时间:2025.09.08
来自:成都青城山医院
阅读:21
烈日当空,一把阳伞缓缓撑开,伞下是85岁的“天福爷爷”从容的笑脸。就在刚才,他在我院皮肤科顺利完成耳后肿物切除手术。当护士轻柔地为他整理衣领时,老人忽然打开手机记事本,写下:“骄阳下去医院,医生护士都可爱。爷爷长奶奶短,细手细语手术完。心情好人也安,撑起阳伞把家还”的小诗,这不是故事的终点,而是医患同频温暖的序章。
矫阳下去医院
矫阳下去医院
医生护士都可爱
爷爷长奶奶短
细手细語手术完
心情好人也安
撑起陽傘把家还
术后一周换药期,爷爷每日准时到来。面对年轻医生询问切口状况,他总笑着递上记录本:“跨进医院门,我就是病人,有病或无病,医生仔细诊”。当护士俯身为他调整敷料角度时,老人笔尖流淌出更深的感悟:“医患关系好,都是同路人,日光空气水,缺一都不行”。
两首小诗,二十余行字,重若千钧。字里行间既是感谢医者的“细手细语”,亦是对我们的全然信任——以“同路人”定义医护人员,将专业关怀视为生命必需的“日光空气水”。我们深知,医学不仅是技术,更是温度的艺术。
当老人写下“都是同路人”时,他道破了医疗的本质——医患本是抵御病痛的命运共同体,每一次专业诊疗与每一份患者信任的相遇,都在浇筑这座名为“健康”的长桥。
这阳伞下的诗行,这诊室里的信任,都在诉说一个朴素真理:医学的至高境界,是让患者走出医院时,身体得以治愈,心灵满载尊严。当技术之精与人文之暖交织,医患同行的路上必是春风浩荡。